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记忆不曾褪色,温暖从未远离!好心人,那些年是否也有你的独家记忆?

时间:2023-03-18 10:10:52     来源:新民晚报

昨日,新民晚报头版刊登了一则《失明前,想看一眼儿时照片!》的消息,面向社会征集1980年至2000年市民关爱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的老照片。“征集”发布后,引发市民群众热烈反响,纷纷留言希望发动“全城搜索”帮助伍童完成心愿。市民的热情也让伍童非常感动,记忆中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难忘的片段,在脑海中不断浮现。从开始到现在,那些温暖,从未远离。

感恩“兼职老师”


(资料图)

在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度过了人生的前20年,伍童印象最深的,是院内的那所“真禅学校”,他在这里上了十来年的学,班上的学生也大多是患有各种先天疾病的孤残儿童,他们无法到外面的学校就读,只能在这里学习。

在学校里,伍童他们要学的,包括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课程。因为是特殊教育,很多时候要教很多遍,反复教,需要老师有很强的耐心。除了院里的老师外,还有不少社会爱心人士,会不定期来学校讲课,也带给了孩子们很多新鲜的知识。伍童学到的几句简单的英语,就是一名“兼职老师”教会的。

“还有一名大学生哥哥跟我结对,每次过来都会陪我聊天,还给我带礼物。”伍童说,他仍然记得这名大哥哥叫“彭佳平”,戴着眼镜很活泼,是附近一所大学的大学生。那时候,学校跟福利院结对,每次大哥哥过来,也不用上课,只是带他一起散散步、聊聊天,特别开心特别放松。“他还买了变形金刚送给我,那可是当时最流行的玩具,我都舍不得玩。”

怀念“妈妈”牵手

福利院长大的孩子普遍缺乏家庭的关爱,在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来自妈妈的温暖和关爱,因为不曾得到过,所以最是期待。就在1994年春节,伍童第一次感受到了母爱的温度。

这次爱的传递,源自一场名为“好心人,请你抱一抱孤儿”的志愿活动。该活动的发起者之一徐咏回忆,当时她在调研中发现,福利院的孤儿普遍缺“抱”,希望通过活动呼吁好心市民能将孤儿带出福利院,让他们过一个有家有妈的快乐新年。没想到发起后在社会激起了强烈反响,实际报名人数远超计划,活动也延续了好几天,当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谢丽娟也以普通母亲的身份参加了这一行动。

“大年初一那天我早早穿好了新衣服,坐在大礼堂开始等待。”伍童回忆,当天同学们都在大礼堂等着,“忽然一名女士走向了我,微笑着向我伸出了手,然后牵着我走了出去。”虽然已过去将近30年,伍童回想起当天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她30多岁,穿着一件普通的衣服,名叫陈媛娟,住在襄阳南路,还有个儿子比我小一点。”伍童说,那一天也是他第一次走出院门,一路上她都牵着他的手,“就像妈妈一样。”在外面,陈媛娟还请伍童吃了生煎包。“因为我从来没吃过,一口下去把里面的汁水都洒出来了,是她给我清理了衣服上的汁水。”

在外逛了大概一两个小时后,陈媛娟将伍童送回了福利院,临别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她还跟我说,有空带她儿子和我一起打乒乓球。”伍童说,他一直记着这件事,后来参加工作后还去找过她,但已经找不到了。“很想再次牵手,让母爱的感觉再一次出现。”

难忘“生日礼物”

对于生活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来说,过生日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因为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不少孩子就只能按照到院时间“毛估估”。

伍童最难忘的一次生日,也是在福利院过的第一次生日,是在1994年3月1日,这一天是他13岁生日。年初他刚刚从老师那里查到了自己生日的确切日期,就一心盼望着生日的到来。生日这一天,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为他送上了一句生日祝福,他笑得像花儿一样。

就在同一天,由徐伟杰导演的以关爱孤儿为题材的电影《陌生的爱》正好在福利院取景。“当天电影拍摄完毕后,他们来参观我们学校,一名女性制片人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特意走进来送了我一支圆珠笔,祝我生日快乐。”伍童回忆,“圆珠笔是蓝色的,带有灰色的挂绳,笔身上还写着‘上海电影制片厂’,我非常喜欢。”这个特殊的生日礼物,伍童一直珍藏着,直到2011年才在一次搬家中意外遗失,也让他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在伍童的记忆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往事,比如老师“冯雅玉”专门带给他一件儿子的皮夹克,穿着很帅气;中学生“真梦婷”和他手拉手参加夏令营,一起吃饭坐快艇……这些美好回忆,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不断的回想中愈发清晰。伍童也希望,希望通过老照片的寻访征集,能够将这些美好的瞬间定格留存,“因为它们就是上海的温度……”

新民晚报记者 李晓明

X 关闭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15-2032 时代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