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昊男
(相关资料图)
作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76年的明王朝孕育出了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与中华现代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性。7月8日,以“臻美大明 溢彩彰华”为主题的2023明文化论坛在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举办,发掘传承明文化精华,传递出丰富的明文化内涵,共探文物活化路径。
本届论坛由一场主论坛、5场主题论坛、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3场主题文物展和10项系列文化活动组成,从不同侧面对明文化内涵进行充分阐释,并通过贯穿全年的10项系列文化活动抵达市民,旨在进一步发挥昌平作为北京“三条文化带”唯一交汇区的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昌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和体验中心。
主论坛聚焦“明代美学” 促进专家学者与“明粉”对话
主论坛设置了主旨演讲、南北对话、现场连线、专家观点等多个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明史学会名誉顾问毛佩琦和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邱跃等近10位专家学者,围绕《美学视野下的明文化》《王学和左派王学的社会价值》《 对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等主题深入交流,共享明文化研究成果。现场,北京明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还进行了“南北对话”,双方负责人围绕《明代遗产保护与明文化活态传承》进行探讨,共促明文化历史融合发展。
同时,论坛与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 周年纪念活动的第二现场连线,纪念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20周年。活动不仅有助于清晰呈现明十三陵的历史空间格局,还将大大提升十三陵景区的世界知名度,吸引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助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主论坛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明文化专项基金同步成立,该专项基金将在资助明文化有关文物保护修缮、推动学术研究开展、推进明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传播、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明文化保护利用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本届明文化论坛议题在设置方面,突出考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邀请了60位文化名人、知名学者,分别在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北京服装学院、国家典籍博物馆等场地围绕文化遗产、文旅融合、数字文博、服饰美学、永乐大典等5大主题展开学术探讨交流,进一步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让明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此外,文化遗产主题论坛、文旅融合主题论坛、数字文博主题论坛、服饰美学主题论坛、永乐大典主题论坛等5场主题论坛从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系统阐释明代优秀文化,为当代美好生活注入新元素。
除了邀请近60位文化名人、知名学者外,主论坛上还跨界邀请大V明粉,共同探讨新时代明文化高质量发展传承的方向和路径。
金冠凤冠“甲子轮回”重新聚首 再现明代万历时期皇家风采
作为2023明文化论坛系列展览三部曲之一的“明定之典——定陵文物再聚首展”也于当天同步开展,展览由明十三陵管理中心联合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国家典籍博物馆共同举办。
展厅中,定陵出土万历皇帝的金冠以及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的4顶凤冠将一并“合璧亮相 聚首一堂”。据介绍,自1956年5月开始至1958年7月,定陵先后挖掘出土了万历皇帝金翼善冠1顶以及孝端、孝靖皇后所有凤冠4顶,此后,其中的两顶凤冠于1959年调拨给了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次展出也是64年之后,4顶凤冠和万历皇帝的金冠首次齐聚一堂。“这是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金翼善冠和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三龙二凤冠的真品唯一一次集中面向公众展出。其中,三龙二凤冠和九龙九凤冠7月8日当天展出后,将分别送回故宫和国博,接下来展览中将用复制品替代。”展览相关负责人介绍。
“明定之典——定陵文物再聚首展”共有共计64套80余件文物展出,按照宫殿陈设、帝后衣冠饰物、器皿、金银进行划分,展览内容分为“明代的政治发展”“明代的社会文化”“明代的中国与世界”共三部分,以此佐证大明王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制中原王朝的成就与强盛。展览以金银器为主要展品,兼有玉、瓷器、木器、织物、图典等不同种类,品类丰富、世所罕见。其中万历皇帝金翼善冠、宝带、佩刀、金盏、金盂、金镶宝石饰品、玉带板、玉盒、青花梅瓶、衬褶袍、百子衣等展品,每件都是明十三陵馆藏中举足轻重的文物珍品。
据了解,本届明文化论坛共策划了3场主题文物展,包括以“邂逅·多彩大明1573”为主题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万历文物展;以“明潢贵器”为主题在杭州举办的万历专题文物展;以“明定之典——定陵文物再聚首”为主题在明十三陵景区举办的明代文物展,让本届论坛在地域空间形成多点呼应、支撑的局面。
“邂逅·多彩大明1573”展览共分为“以礼永续”“物里乾坤”“放眼世界”三个单元,包括明代宫廷礼仪、日常起居生活、外交贸易等内容。汇聚了来自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等多家单位的137件展品,涵盖了金银器、玉器、丝织品等种类,让市民了解到明代万历时期的文化风貌以及社会特征。
文物不仅要保护,更要“走出去”。在“明潢贵器——万历专题文物展”中,就有70套100件出土于明十三陵的精品文物是首次出京,这些以万历龙袍、皇后凤冠、万寿海棠执壶为代表的华彩器物,向观众全面呈现了明朝万历年间精美庄重的宫廷技艺和大气恢弘的皇家气度。
10项系列活动贯穿全年 邀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
为了让游客能沉浸式体验明文化,借助2023明文化论坛,昌平区打造了覆盖全年的10项系列文化活动,主要以礼乐展演、明制服饰秀、仪式复原等形式,邀请广大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推动明文化活态传承,更大限度地发挥明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
论坛开幕当天,在明十三陵长陵景区举办了以“日月同歌”为主题北京古建音乐季十三陵专场音乐会,从音乐角度挖掘明文化的美学元素,带领观众穿越古今时光、享受视听盛宴。
此外,本届论坛还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就已经开展了面向大众、鼓励社会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新年祈福大典、明代甲胄巡游、《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复原展、明代服饰复原大秀、关王庙祭祀礼仪、居庸关古战重演等。
在大众化、时尚化的系列活动之外,大明书场、“大明故事我开讲”等多项常态化系列活动也将贯穿全年。
论坛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论坛兼顾学术性和社会性、专业性和普及性,着力体现大众化、时尚化的理念,未来,2023明文化论坛还将陆续推出中医药文化旅游节、“百子衣”快闪等活动,将为“明粉”、游客和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和体验的机会,用数字力量、沉浸式售卖等方式打造系列文化衍生产品,力争形成文化IP,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提高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32 时代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