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读《滕王阁序》,有些生涩难懂,又被其中的风景吸引。
长大之后,才知道,文章里不仅有风景,还有很多的人物,做人的道理,给人很多启迪。
选择其中的几句话,深度解读和分析,就能发现古人命运的轨迹,也是后人改变命运的方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立志,是命运的方向。
不管多穷,也要立志,千万不要让自己萎靡不振。
今天不成功,明天不成功,那就缓一缓,来日方长,你多半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
唐朝是阎伯屿,出任了好几个地方的地方官,也没有什么名气。
在南昌洪州时,他组织一批人,重新修建了滕王阁,并且邀请文人雅士,一起赞颂滕王阁。
一开始,他打算让女婿出风头,展示文采。后来,王勃“横插一杆”,写了《滕王阁序》,令人拍案叫绝。
虽然“事与愿违”,但是阎伯屿组织的这次聚会,千古留名,也让后人都记住了他。
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交。”
人要有爱好,才有价值。“爱好”什么,这就是一生的志向。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爱好才是终极的理想。
命运看起来错综复杂,只要你坚持当初的理想,并保持高度的热爱,那就一定会崭露头角。
02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机遇,是命运的升华。
西汉的冯唐,年轻时就被汉文帝赏识,还为抵御匈奴,举荐了人才。
可是冯唐经历了三代皇帝,还是没有被重用。
到了汉武帝时期,有人举荐冯唐,但是发现冯唐已经很老了,什么都干不了。
有多少人,在本事最强的时候,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在垂暮之年,却发现自己有用武之地,却只能望洋兴叹。
人生是不能事事如意的。若要改变命运,就得想办法创造机遇。
王勃去交趾县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因而有了撰写《滕王阁序》的机会。他当仁不让,不顾身边的人露出什么眼光。
当他把文章写好后,所有人都赞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一篇文章,让他的人生从低谷,迅速升到了高点。
人这一生,总有机会改变命运,关键看你是否抓得住。若是别人不给你机会,你也要创造机会。
诗人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
对于积极的人来说,创造机会的过程,就是提升命运的高度,从来不会在低谷里哀叹。
03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贵人,是命运的推手。
东汉时的徐孺子,家住南昌,从小就爱读书,也有才华,但是他宁愿务农,也不做官。
按理说,他隐居在山野,一辈子就默默无闻了,命运也就那样了。
太守陈蕃,对徐孺子非常尊重,在家里设置了一个榻。每当徐孺子来了,就拿出来;当徐孺子离开后,就吊起来。
“悬榻”的礼遇,让徐孺子名声大噪。
徐孺子过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建立了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公园。他居住的丰城隐溪,也变成了景点。
同样,文学家司马相如,因为娶了才女卓文君,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人,又因为老乡杨得意的举荐,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想要改变命运,就得有“出门遇贵人”的好运气。
可是,你应该如何做,才能遇到贵人呢?办法有两种:一是自己努力读书,多做善事,形成一定的名气,令人佩服;二是多关心别人,传递温暖,从而制造了得到回报的各种可能。
俗话说:“渡人渡己、渡己渡人。”
人与人之间,互相“渡一程”,你的人生就能很快抵达梦想中的彼岸。
04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变通,是命运的风口。
班超,一个很普通的读书人,为了谋生,他投靠哥哥班固,帮衙门抄写文书。
有一段时间,他得到了汉明帝的赏识,任命为兰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书。
不知为何,他因一点过失,被免职了。
面对人生的困顿,他没有放弃,而是投笔从戎,开启了出使匈奴的旅程。
在匈奴,他说出那句千古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从匈奴回来后,他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也成为了军事家、外交家。
倘若他一辈子都抄抄写写,恐怕命运就停顿了吧。
类似的人,还有鲁迅,弃医从文。拿起笔,作为武器,唤醒人们,批判黑暗的社会。
古人说:“穷则思变,变则通达。”
积极改变自己,让自己更适应社会,那就有机会,站在风口浪尖。
我们总是说:“时势造英雄。”
你都不愿意变通,不跟着时代走,却要成为英雄,应该是不能的。
人生一辈子,总得改变那么几次,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平凡。
05
杨绛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再读《滕王阁序》,发现人生的风景,人生的无奈,皆在其中。
用励志的故事来激励自己,用古人的失败来警醒自己,总能得到一些启发。
命运无常,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你要相信,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可以创造的,也是可以抓住的;当你积极向上的时候,贵人也会出现。
人生一世,没有谁会无往不利;也没有谁悲催到底,除非你一直坐等。
别抱怨了,放一盏读书灯,在心间,命运注定不会暗淡。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32 时代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